中國期刊網-投稿、查重、發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頁 > 學術論文 > 醫學論文 >

中藥熱熨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Meta分析

發布時間:2023-02-27 08:20:51

摘    要:目的 系統評價中藥熱熨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通過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維普、萬方、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從建庫至2021年9月有關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隨機對照試驗,根據制定的標準進行文獻篩選、資料提取和質量評價,使用Review Manager 5.4軟件進行資料分析。結果 共納入文獻21篇,包含2376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在改善總有效率、治愈率、VAS評分、肩關節功能評分等方面,試驗組優于對照組。結論 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可以較好地提高臨床療效,緩解肩關節疼痛,改善肩關節功能。


關鍵詞:中藥熱熨;肩關節周圍炎;肩凝癥; Meta分析;


Meta-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ine Hot lr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YANG Ying LIU Jinl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Frist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hot ir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M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by Chinese medicine hot ironing were searched from CNKI, VIP, Wanfang,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PubMed, Embase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to September 2021. Literature screening, data extrac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wer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Review Manager 5.4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Results 21 articles included 2376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es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improving the total efficiency, cure rate, VAS score, and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hot ir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can improve clinical effect, relieve shoulder pain and improve shoulder function.


Keyword:Chinese medicine hot iron;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joint; frozen shoulder; Meta-analysis;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為骨科常見病,是一種由肩關節囊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粘連、退變而導致的慢性無菌性炎癥,常見于40~70歲中老年人,發病率為1.9%~5.2%[1],臨床表現多為肩部疼痛和活動受限。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年齡、退變、炎癥、外傷和合并疾病有關[2]。西醫多采用口服抗炎藥、激素局部封閉治療,不良作用多,停藥易反復。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的不斷發展,為肩周炎的治療提供了更多方法。作為中醫傳統的外治療法之一的中藥熱熨,藥物借助溫熱之力,從體表透入經絡,起到疏通經絡、溫中散寒、消炎鎮痛的功效[3],因而也有不少研究者在臨床中使用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但是目前缺少相關的循證醫學證據,因此本研究通過Meta分析方法客觀評價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療效,為臨床應用提供有力的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知網、維普、萬方、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有關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文獻。中文檢索詞:“中藥熱熨”“藥熨”“熱熨”“敷熨法”“肩周炎”“肩關節周圍炎”“肩凝癥”“漏肩風”等,英文檢索詞:hot medicinal compress, frozen shoulder等。檢索時限為各數據庫建庫至 2021 年 9 月。


1.2 納入標準

①研究類型: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②研究對象:符合中醫或西醫診斷標準的肩周炎患者。③干預措施:試驗組采用單純中藥熱熨,或聯合其他療法,或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熱熨均可;對照組采用不包含中藥熱熨等其他治療方法。④結局指標:總有效率、治愈率、VAS評分、肩關節功能評分、肩關節外展及上舉活動度、肩關節活動度(ROM)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價(ADL)。


1.3 排除標準

①重復發表、綜述、無相關結局指標、非臨床隨機對照的文獻。②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個案或經驗報道。


1.4 資料評價方法

1.4.1 資料納入與提取

根據制定的檢索策略進行檢索,將檢索得到的文獻題錄導入Note Express軟件,對重復發表的文獻進行剔除。文獻的篩選和數據提取由2位研究員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各自獨立完成,若出現分歧,同第三方評價員進行探討后決定。


1.4.2 資料質量評價

依據Cochrane風險評估工具對納入的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內容包括:隨機方法、分配隱藏、盲法、結局數據的完整性、選擇性報告以及其他偏倚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RevMan 5.4軟件對納入文獻進行Meta分析。二分類變量采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區間(CI)表示,連續變量采用標準化均數差(MD)及95%CI表示。對納入的研究進行異質性檢驗,若P<0.1,I2>50%時,認為各研究間存在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若P≥0.1,I2≤50%,認為研究結果無異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初步檢索出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相關文獻1098篇,根據制定的納入及排除標準進行篩選后,最終納入文獻21篇。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


2.2 納入文獻基本情況

研究樣本量共計2435例,試驗組1268例,對照組1167例。試驗組干預措施為中藥熱敷聯合藥物或中藥熱敷聯合推拿、針刺、功能鍛煉;對照組干預措施為推拿、針刺、藥物單一或聯合治療,療程7~42 d。納入文獻基本特征見表1。


2.3 納入研究質量評價

使用Cochrane風險偏倚評估工具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納入的21篇文獻均采用了隨機方法,其中有6篇采用隨機數字表法,1篇采用軟件隨機分配,以上可評定為“低風險”;14篇文獻僅描述為“隨機”二字而未做具體表述,評定為“風險未知”。所有文獻均未描述分配隱藏方案,評為“風險未知”。所有文獻均未提及是否使用盲法,評為“風險未知”。文獻結局均無脫落,數據完整,均可評定為“低風險”。納入的文獻中未發現有選擇性報告研究結果,評定為“低風險”。所有文獻均未提及其他可能出現的偏倚,故評定為“風險未知”。Cochrane偏倚風險見圖2。


3 Meta分析結果

3.1 總有效率

共有21篇文獻報道了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總有效率[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共2376例患者,其中試驗組1193例,對照組1183例。異質性檢驗(P=0.94,I2=0),故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顯示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在總有效率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OR=6.50,95%CI(4.19,8.61),P=0.0001]。見圖3。


表1 納入文獻基本特征


3.2 治愈率

共15篇文獻報道了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治愈率[3,5,6,7,8,9,10,14,15,16,19,20,21,22,23],共1690例患者,其中試驗組和對照組各845例。異質性檢驗(P=0.98,I2=0),故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表明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治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OR=2.43,95%CI(1.97,3.00),P=0.0001]。見圖4。


3.3 VAS評分

共6項文獻報道了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VAS評分[6,9,10,15,16,22],共632例患者,其中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16例。異質性檢驗(P=0.17,I2=36%),故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提示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在 VAS評分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MD=-1.17,95%CI(-1.28,-1.05),P=0.0001]。見圖5。


3.4 肩關節功能評分

共3項文獻報道了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肩關節功能評分[5,14,18],共750例患者,其中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75例。異質性檢驗(P=0.002,I2=84%),故應用隨機效應模型。結果顯示,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在肩關節功能評分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MD=22.30,95%CI(15.73,28.86),P=0.0001]。


3.5 肩關節外展活動度

共3項文獻報道了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肩關節外展活動度[9,21,22],共282例患者,其中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41例。異質性檢驗(P=0.13,I2=51%),故應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在改善肩關節外展活動度評分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MD=11.73,95%CI(10.09,13.38),P=0.00001]。


3.6 肩關節上舉活動度

共3項文獻報道了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肩關節上舉活動度[9,21,22],共462例患者,其中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31例[9,21,22]。異質性檢驗(P=1.00,I2=0),故應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表明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在改善肩關節上舉活動度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MD=11.73,95%CI(10.09,13.38),P=0.00001]。


3.7 ROM

共2項文獻報道了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ROM評分[20,21],共208例患者,其中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04例。異質性檢驗(P=0.98,I2=0),故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在改善ROM評分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MD=3.95,95%CI(2.61,5.29),P=0.00001]。


3.8 ADL

共2項文獻報道了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ADL評分[20,21],共208例患者,其中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04例。異質性檢驗(P=0.89,I2=0),故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MD=2.10,95%CI(1.25,2.95),P=0.00001]。


3.9 發表偏倚

通過繪制漏斗圖了解納入的研究資料的發表偏倚情況,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總有效率漏斗圖各點分布欠對稱,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的發表性偏倚。見圖6。


4 討論

有學者通過對肩周炎的中醫證型規律分析表明,風寒濕型、 肝腎虛型、氣血虛型是臨床上常見的證型[24,25]。由此可知,體質虛弱、勞累加之風、寒、濕、熱之邪侵襲,經絡受損,氣血瘀滯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而中藥熱熨不僅具有溫通經絡,祛寒止痛的作用,而且藥物有效成分可滲透進體內,進而達到益氣養血的功效。


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納入的21篇文獻中僅有7篇描述了隨機分配方法,剩余的14篇僅出現了“隨機”字樣。所有文獻均未描述分配隱藏情況。納入文獻的干預措施多是中藥熱熨聯合其他療法,其中以針刺和推拿多見;治療時長7~42 d, 多集中在14 d左右,由于在治療方式和時間上的不統一,可能導致部分結局指標存在異質性。而且大多數文獻缺乏對安全性的評價,僅4篇文獻提及了是否存在不良反應事件,其余17篇文獻均未描述研究過程中是否出現不良反應。


5 結論

綜上所述,中藥熱熨能有效提高臨床上治療肩周炎的效果,但本次研究納入的文獻大多質量不高,故需要在今后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中藥熱熨治療肩周炎的隨機對照試驗,使用國際公認的關于肩周炎的統一的診斷標準及療效標準,嚴格遵循隨機對照原則,為臨床提供具有更高參考價值的證據。


參考文獻

[1] HAMMAD SM,ARSH A,IQBAL M,et al.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kaltenborn mobilization with thermotherapy versus kaltenborn mobilization alone in patients with frozen shoulder[adhesive capsulitis]: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J].J Pak Med Assoc,2019,69(10):1421-1424.

[2] 李偉,詹紅生,陸念祖,等.原發性凍結肩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5,23(12):20-24.

[3] 李陸虎,王樂,姜浩,等.熱敷散配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治療肩周炎44例[J].現代中醫藥,2016,36(3):31-33.

[4] 張海濤.推拿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肩周炎56例[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8(9):244.

[5] 周勇,湯玉梅.推拿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肩周炎58例臨床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3(3):75-76.

[6] 柯碧芝,歐素瓊,朱燕花,等.針刺聯合中藥藥熨對肩周炎患者鎮痛效應研究及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20):22-24.

[7] 馮繼華,陳久毅,徐遠坤,等.中藥熱奄包配合推拿治療血虛寒凝型凍結期肩周炎25例的報告[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2):139-140.

[8] 饒梓輝,聶水生,何學銀,等.中醫推拿舒筋與藥熨法治療肩周炎的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6,30(3):239-241.

[9] 楊龍江,張新均.中藥藥包熱敷聯合推拿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癥狀控制效果對比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0,11(1):53-54.

[10] 余鵬,武圣超,程韶,等.熱敷一號聯合推拿手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16):117-119.

[11] 王霄漢.丁桂四子散與塞來昔布膠囊治療風寒型肩周炎的療效對比[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3):1750,1752.

[12] 趙成飛,彭東生,讓敏.中藥濕熱敷聯合肩關節松動術治療凍結肩[J].中國康復,2012,27(4):291-292.

[13] 張青,傅衛紅,黃美蘭,等.活血化瘀方配合礦物質熱敷治療肩關節周圍炎120例[J].陜西中醫,2014,35(3):323-324.

[14] 彭建東.針刺配合中藥熱敷治療急性肩周炎386例經驗體會[J].醫藥前沿,2018,8(13):331-332.

[15] 劉先明.觀察中藥熱奄包改良后配合針灸治療難治性肩周炎效果影響[J].中華養生保健,2020,38(6):3-4.

[16] 蔡棟斌,李崢.骨科四號洗藥配合針刺腕骨陽陵泉穴治療凍結期肩周炎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49):288-289.

[17] 劉正,楊生文,張合勇.針刺結合中藥熱奄包對肩周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16):20-21.

[18] 鄧曉生,鄧敏中,鄧煒堅.推拿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肩周炎124例[J].甘肅中醫,2010,23(5):39-41.

[19] 賴若蕓,廖桂華,農秀明,等.中藥燙熨配合貼敷療法在肩周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間療法,2021,29(1):55-56.

[20] 李俊豪,蘇方貴,張帥,等.推拿手法配合四子散熱敷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1):42-44.

[21] 陳貴雄,鄒淑怡,張鵬.中藥藥包熱敷聯合推拿治療肩周炎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9,38(7):109-110.

[22] 廉凱楠,馬彥旭.中藥藥包熱敷配合推拿治療肩周炎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2017,35(10):166-168.

[23] 劉靜,董永利.中藥燙熨配合功能鍛煉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療效觀察和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1,2(7):162.

[24] 蔡程辰,盧新剛,茍海昕,等.中藥燙熨法緩解寒痹型肩周炎性肩痛的隨機對照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9,30(8):1922-1924.

[25] 張曉燕,張凌娟,張禮璐,等中藥熱熨、針灸聯合點揉法治療老年肩周炎效果及對患者肩關節功能、炎癥狀態、疼痛遞質的影響[J]陜西中醫,2020 ,41(10):1492 - 1495.


相關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時在線支持
支付寶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額退款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久久久不卡网国产精品一区|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30页|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东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