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刊網-投稿、查重、發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頁 > 學術論文 > 文化論文 >

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發布時間:2022-10-10 08:53:26

  摘    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湘西州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之一。突破湘西州地理標志產業發展困境,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強化頂層設計,完善產業發展公共服務體系;聚焦產業融合,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突出品牌特色,構建“三位一體”品牌體系;探索新型產業化模式,推動多主體價值共建共享;提質增效,保障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地理標志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湘西州;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with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Xiangxi Prefecture


  HUANG Xiang-fang


  HU Xiao


  地理標志農產品是指來自特定區域,有質量和聲譽保證,并得到相關部門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農產品。它契合了消費者對農產品高品質、差異化的需求,以地理標志農產品為載體發展特色農業、促進產業融合,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提升鄉村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抓手[1]。湘西州作為“精準扶貧”方略首倡地和后脫貧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主戰場,其經濟基礎薄弱,內生發展力不足,經濟發展任務艱巨,但該地區生態環境好,地理標志農產品資源豐富,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是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之一[2]。


  一、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發展成效


 ?。ㄒ唬┑乩順酥巨r產品量多質好,產業發展資源稟賦優越


  早在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湘西州永順縣的“溪洲莓茶”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這標志著湘西州地理標志保護工作正式拉開序幕。經過多年的發展,湘西州地理標志發展已呈現出增長速度較快、種類較多、分布區域較廣泛的特點。從湘西州地理標志申報數量上看,“十五”期間僅有1個,到“十一五”期間達到11個,“十二五”期間有5個,“十三五”期間達到了16個。截至2021年12月,國家工商總局已注冊湘西州21個地理標志商標;質檢總局已批準湘西州7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農業農村部已登記湘西州13個地理標志農產品,剔除重復登記,湘西地理標志共計28個。湘西州受保護的地理標志農產品覆蓋所有縣(市),品類主要有水果類(7個)、茶葉類(6個)、蔬菜類(4個)、畜產品類(4個)、水稻類(2個)、中藥類(2個)、其他(3個)。由于地處全國罕見的微生物發酵帶、土壤富硒帶、植物群落中的亞麻酸帶,因而這些地理標志農產品品質出眾。具有地域特色、湘西品質和歷史文化內涵的地理標志農產品是農業產業發展得天獨厚的資源基礎。


 ?。ǘ┊a業蓬勃發展,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湘西州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乘勢而上,創新舉措,加大指導,強化保護,為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壯大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目前,逐步形成了以“湘西椪柑”“湘西獼猴桃”“古丈毛尖”“龍山百合”“湘西黃?!钡鹊乩順酥巨r產品為主的特色產業,保靖黃金茶獲批籌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示范區。截至2021年年底,以地理標志農產品為代表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年產量達287萬噸,產值達190.9億元。以地理標志農產品湘西獼猴桃產業發展為例,2007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湘西獼猴桃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目前,湘西州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獼猴桃基地之一,種植面積由1998年的0.9萬畝提升到2021年的16.59萬畝,栽培基地已覆蓋8個縣市、39個鄉鎮、273個村,形成了鳳凰廖家橋、花垣窩勺、龍山里耶、永順松柏等四大片區基地。湘西州采取龍頭企業帶動、項目支持、科技支撐、強化管理、補鏈延鏈等舉措,做大做強獼猴桃產業,年產20.85萬噸、產值6.17億元。


 ?。ㄈ┊a業品牌影響穩定提高,市場號召力持續增強


  在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等各方共同努力下,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品牌影響力穩定提高,市場號召力持續增強。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開展多樣的線下線上活動,利用各類平臺推廣地理標志農產品,拓展市場,如舉辦地理標志農產品節、特色農產品采摘活動,組織地理標志企業參加“武陵山區產品交易會”“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等大型展會。受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的“老品牌”古丈毛尖先后榮獲“中國馳名商標”“2018年度瀟湘杯金獎”“2019世界綠茶評比會最高金獎”等,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穩定提高。2021年,酒鬼酒、古丈毛尖和保靖黃金茶成功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進一步擴大了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影響力。


 ?。ㄋ模┊a業效益不斷提升,富民增收見成效


  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的保護,撬動了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發展的變革。乘著“地理標志”東風,古丈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以地理標志茶產品“古丈毛尖”和“古丈紅茶”為抓手,堅持質量立茶、綠色興茶、品牌強茶發展特色茶產業,同時積極探索茶文旅融合發展之路,不僅惠及了更多農戶,也拓寬了農戶的增收渠道。截至2021年年初,古丈縣千萬級以上規模茶葉加工企業達14余家,全縣茶葉平均每畝產值5000元以上,最高畝產達1萬元,近5萬余名茶農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建立利益聯結關系,茶農通過入股分紅、獲取勞動報酬等方式每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


  二、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


 ?。ㄒ唬┊a業發展思路不清晰,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


  目前,湘西州地理標志相關產業發展思路尚未厘清,各縣市熱衷于申請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卻不重視后繼產業發展。一些地方政府在地理標志農產品發掘、申請或注冊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成本,認為獲得地理標志保護就是工作的終點,但以地理標志農產品為載體發展特色產業從而帶動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區域繁榮等才是工作重點和最終的目標。另外,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發展相關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一是缺乏為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發展地理標志保護申請(或注冊)、生產運營、市場流通等環節提供咨詢、策劃、代理的人才和服務機構;二是地理標志農產品行業管理組織和行業協會機構不健全,使得地理標志產業發展中的各利益主體聯系松散,缺乏必要的交流與合作。


 ?。ǘ┊a業鏈條短,價值潛力挖掘不足


  湘西州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在湖南省內長期居于前列,截至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登記保護的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是13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總數居全省第一,但湘西州的農業產值一直居于省內后位,2021年農業產值128.1億,排名倒數第二位。這既反映了湘西州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也揭示了在地理標志登記數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其應有價值可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湘西州政府和地方百姓在對待地理標志農產品上普遍有種重申報而忽視使用的思維,售賣初級農產品的現象普遍存在,地理標志農產品深加工鏈條短、科技含量低,農業產業集群區域創新能力較低,導致其潛在價值挖掘不足,產業不能做大做強。


 ?。ㄈ┊a業品牌體系不健全,品牌優勢不明顯


  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不夠,眾多地理標志農產品在湘西州各縣衍生出了數量繁多的“縣級品牌”,繁亂復雜、參差不齊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影響力。在區域整體品牌上,湘西州政府、當地企業和百姓對此重視程度不夠,盡管湘西州地理標志、特色農業資源豐富,但在長期的品牌建設中,具備完善管理體系和營銷體系、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湖南名牌農產品等農業品牌數量稀少,而且品牌的使用率并不高,標榜地方農業特色的地理標志品牌因當地群眾的品牌意識淡薄而缺乏整體推介,由此導致的品牌宣傳回報較低,湘西州地理標志的品牌優勢長期以來都未能充分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ㄋ模┊a業經營主體弱小,合作共贏意識薄弱


  盡管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歷經多年的發展,但規模較小、產業主體參與動力不足仍是制約其高質量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截至2021年12月,湘西州農產品加工企業共有3030家,州級以上龍頭企業卻僅有205家,僅占到全州農產品加工企業的6.8%。由此可見,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加工產業規模偏小,規?;?、集約化程度低。這使得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在市場中的影響力、競爭力相對較低,龍頭企業在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地位不突出、作用不顯著,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經營主體需進一步培育壯大。


 ?。ㄎ澹┊a業建設各環節問題多,產業可持續發展存隱患


  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還存在諸如產品質量不佳、質量監管不足、“公地悲劇”等一系列影響產業持續發展的問題。一方面,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在多年的發展中仍未形成一套標準的生產規范,政府對農產品質量的市場監管難等因素造成了高品質產品較少、產品質量欠佳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標志農產品具有產權模糊及利益集體化的特性,導致零散生產者為了追求相對較高的利潤而拉低產品質量保障,但對于地理標志農產品推廣、品牌建設等公共事務卻不愿參與,往往容易陷入“公地悲劇”困境。


  三、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選擇


 ?。ㄒ唬娀攲釉O計,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湘西州各級政府應結合區域實際情況,統籌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并落實到市縣、產業、企業和項目,加強組織領導,科學制定規劃,引導產業發展。從信息、人、財、技術等關鍵生產要素的供給角度構建全方位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是加大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力度。為地理標志農產品的交易流通建立實體及網上虛擬市場,擴大產業影響力。二是建立人才培訓平臺。農業農村局、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要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地理標志產業發展骨干。三是建立中介服務服務平臺。加大對社會化中介服務機構的扶持力度,培育中介服務體系,為地理標志農產品及生產企業提供技術咨詢、人員培訓和信息服務。


 ?。ǘ┚劢巩a業融合,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湘西州政府及市場主體應轉變思維,不僅要關注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申報工作,也要重視其市場運用,將重點轉移到“地理標志品牌+特色農產品”的產業發展模式上來,深入發掘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市場價值和優勢。政府要充分發揮市場管理的引導作用,聚焦產業融合,加強該產業與不同產業間的交互發展和融合,努力提高地理標志農產品的使用效率,從不同產業的協同發展中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企業要積極調整自身的經營方式,積極開拓地理標志農產品與文化旅游、線上經營相關的業務板塊,將其附加價值在產業融合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出來,提高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的抗風險能力,促進地理標志農產品全產業鏈的良性發展。


 ?。ㄈ┩怀銎放铺厣?,構建“三位一體”品牌體系


  農產品獲得地理標志認證或保護后,有必要進一步實施品牌化,這樣才能實現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有效運用,從而助力產業發展[3]。一方面結合湘西州地處富硒帶這一優勢,實施天然富硒品牌發展戰略,不斷強化“硒”元素的市場影響力及號召力,大力實施名牌發展戰略,不僅要著力打造富硒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還應將地理標志農產品與其產地的歷史、文化、精神內涵緊密聯系起來,深入挖掘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文化底蘊,提升消費者的品牌認可度;另一方面,湘西州應著力構建“三位一體”的品牌體系,即推動地理標志“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從而形成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產業品牌共生共榮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ㄋ模┨剿餍滦彤a業化模式,推動多主體價值共建共享


  在政府引導下,大力推廣“地理標志+協會+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地理標志+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農戶”等新型產業化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市場開拓、品牌營銷等方面的優勢,善于利用農民合作社在農資采購、生產組織、信息服務和技術指導等方面的優勢,帶動家庭農場、農戶種植標準化地理標志農產品,并進一步將地理標志資源、企業資源、協會資源、合作社資源、農民資源進行整合,提高地理標志產業發展能力,形成協同效益,共享產業發展帶來的效益。


 ?。ㄎ澹┨豳|增效,保障產業持續性發展


  產品品質是決定產業持久發展的重要因素[4],湘西州政府要嚴格執法,積極發揮市場監管的監督職能,從根源上加強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質量監管,保障產品品質。同時,要推動建立地理標志農產品加工制造的標準規范,通過提高產品從加工生產到運輸銷售的全過程標準,依法查處低劣生產企業,依法約束產品生產質量,嚴打假冒偽劣產品,以此進一步保障產品的質量安全。企業要堅持誠信經營,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流程加工生產,樹立良好的市場口碑與品牌形象,以優秀的產品品質保障湘西州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東旭,等.地理標志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機制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20(2).


  [2] 黃祥芳,陳茜,曹嚴.武陵山區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發展潛力測度與評價研究[J].農業經濟,2021(1).


  [3] 張福林.從地理標志看產業品牌的保護和建設[J].現代農業經濟,2020(11).


  [4] 趙鑫欣.新時期下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完善路徑[J].現代農業研究,2022(3).


相關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時在線支持
支付寶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額退款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久久久不卡网国产精品一区|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30页|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东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