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刊網-投稿、查重、發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頁 > 學術論文 > 農業論文 >

大棚西瓜間套種辣椒周年生產技術模式

發布時間:2023-01-29 09:02:36

摘    要:針對沿淮地區大棚單作西瓜時土地和空間的浪費問題,摸索出了1套大棚西瓜間套種辣椒的栽培模式,即早春采用西瓜間套種辣椒的“3膜覆蓋”技術,提高了設施內土地利用率;夏季高溫悶棚技術解決了重茬連作障礙,大棚環境得到改善;秋季采用“防雨棚+遮陽網”育苗,中后期“大棚+小拱棚”進行辣椒活體保鮮,實現了1年2茬、周年生產。該生產模式通過科學管理,667 m2產值2.5萬元以上,經濟效益顯著。


關鍵詞:塑料大棚; 間套種;西瓜;辣椒;周年生產;


Annu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Mode of Watermelon Interplanting Pepper in Greenhouse

SUI Yihu LI Xiangchun SHI Errong LI Haoyu HUANG Chenchen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bstract:In response to the waste of land and space of the watermelon in greenhouses along the Huaihe area, one set of cultivation mode of watermelon interplanting pepper was developed in greenhouse. In early spring, the 3 film cover technology of watermelon interplanting pepper wa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rate of land utilization in the facility. In summer, the high-temperature smothering technology solved the obstacle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and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was improved. In autumn, "the rain-proof shed and shade net" was used to raise seedlings, and in the middle and latter stage, the greenhouse and small arch shed was used to preserve the freshness of peppers. By doing so, two crops in one year and annual production were realized. The production mode had an output value of more than 25 000 yuan per 667 m2 through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were remarkable.


Keyword:greenhouse; interplanting; watermelon; pepper; annual production;


沿淮地區處于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年均氣溫11~16℃,無霜期200~240 d,年均降水量900~1 000 m m。由于這種獨特的氣候條件,20世紀90年代中期,鳳陽縣周邊縣市形成了“麥套瓜”“瓜套棉”等露地生產模式,促進了農民的增產增收。然而,隨著自然災害的日趨頻繁,冬春閑田拋荒現象日益嚴重,這些以露地為全程生產的模式,風險越來越大;同時,隨著設施農業的進步,使得發展新的增效模式成為可能。近年來,在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過程中,摸索出了1套大棚西瓜間套種辣椒的栽培模式。該模式利用了春早熟和秋延后2種反季節栽培技術以及高溫悶棚和水旱交替生態植保技術,著重解決早春大棚西瓜幼苗時土地與空間的浪費問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套種的辣椒密度適當,不影響西瓜的早熟性,病蟲害等與單作相比沒有顯著負向影響;早春贏得的時間為夏季大棚環境的改善提供了充足的天數,節省了時間和病蟲害防治成本,解決了因連作重茬引發的后茬作物病蟲害嚴重(尤其是西瓜枯萎?。┖屯寥利}漬化問題,最終實現了大棚設施栽培周年生產和效益最大化。


1 周年生產模式的成效

大棚西瓜間套種辣椒模式下,全年可實現2茬生產,一般周年平均667 m2產值穩定在2.5萬元左右,凈利潤在1.6萬元以上。具體栽培方案如下。


早春茬栽培:采用3層覆蓋技術,即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西瓜和辣椒在2月28日—3月2日定植,西瓜和辣椒在5月10日左右實現上市,5月底紅椒上市,7月1 0日前拉秧清棚。7月1 0日—8月8日,利用盛夏高溫悶棚25 d左右,解決因連作重茬引發的后茬作物病蟲害嚴重問題。秋季栽培:采用2層覆蓋技術,即塑料大棚+小拱棚,西瓜和辣椒在8月8—10日定植,西瓜和辣椒在10月10—20日上市,辣椒可“活體保鮮”,陸續采收,到年底拉秧清棚。


2021—2022年生產實踐表明:在采用了最優組合模式下(即西瓜品種早佳8424,種植密度為行距×株距=2.0 m×0.5 m;辣椒品種選用羊角椒1110,667 m2施肥量55 kg,種植行距×株距=0.5 m×0.5 m;2.0~2.5 m寬的西瓜畦定植辣椒3~4行),春季西瓜667 m2經濟效益7 550元,辣椒667 m2經濟效益8 680元;秋季西瓜667 m2經濟效益4 500元,辣椒12 450元。合計全年平均667 m2產值實達3.318萬元,扣除因疫情引起的價格波動,每667 m2凈利潤超過2萬元。2茬西瓜和辣椒的產量、平均價格、產值等的常年指標見表1。


2 具體栽培技術

2.1 春季栽培及管理技術

2.1.1 品種選擇

西瓜品種盡量選擇植株長勢穩健、較耐低溫的早熟類型,授粉后28~30 d成熟,如豐樂、早佳8424、特小鳳等,早上市,效益好;同時,與辣椒的共生期短,共生病害少。辣椒品種選擇株型緊湊、開展度中等、耐弱光性好、抗逆性強、果實膨大快的線椒、羊角椒、螺絲椒或薄皮椒類型,如先金968、鳳綠2號、鳳紫運1號、科綠系列等。


2.1.2 種子處理

選用色澤鮮亮、籽粒飽滿的辣椒種子,播種前晾曬1 d,并用50~55℃溫湯浸種15~20 min;然后將室溫下浸泡4~12 h的種子置于28~30℃恒溫箱中催芽,每天用溫水沖洗1~2次,4 d后,約70%種子露白隨即播種。西瓜種子處理同辣椒種子,如西瓜種子已經包衣,可直接播種于穴盤。


2.1.3 播種育苗

將經催芽已露白的辣椒或西瓜種子播種于穴盤中,播后用噴壺澆透穴盤孔,隨后覆蓋厚度約1 c m的育苗基質,再覆蓋地膜提溫、保濕。沿淮地區若采用高效節能型日光溫室育苗,則辣椒播種可在上一年12月12日左右,西瓜播種可在當年1月1 1日左右進行;若采用標準塑料大棚加小拱棚穴盤育苗,辣椒播種要比上述溫室提前約15 d,西瓜播種提前約6 d。


  


表1 沿淮地區大棚西瓜間套種辣椒與單作模式周年生產的技術指標、產值及效益情況比較(常年值)


2.1.4 苗期管理

播種后出苗前盡可能維持床土溫度在25~30℃,保證出苗整齊一致,待到辣椒50%以上種子出苗后及時撤除覆蓋的地膜。西瓜子葉出土時及時撤除覆蓋的薄膜,并適當增強光照、降低夜溫,培育壯苗。待苗出齊并長至2葉1心后,根據幼苗生長情況,結合澆水,葉面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3次,并剔除弱苗和病苗。


2.1.5 適時早植

2.1.5. 1 施足基肥,整地做畦

2月上中旬在塑料大棚內每667 m2施用腐熟農家肥1~3 t或1 0 0~1 5 0 k g生物有機肥如脈素(美國世多樂集團公司),另加氮、磷、鉀三元復合肥35 kg作為基肥,深翻后做寬2 m或2.5 m的畦。畦向與大棚同向。


2.1.5. 2 鋪設滴灌,地膜覆蓋

如圖1所示,按照畦向和行距50 cm,只在辣椒行間預先鋪設滴灌管道,西瓜因對土壤和空氣的濕度要求小于辣椒則不需要鋪設。輸水主管位于大棚一端與有壓力水源相連,且與各滴灌管道之間設有獨立控制開關。滴灌管安裝好后,其上再覆蓋銀黑雙色地膜,以便控濕、保濕,防草增溫,增強植株下部光照,驅除蚜蟲,減輕病毒病的發生。


2.1.5. 3 定植

若畦寬2 m,西瓜與辣椒行數比為1∶3,若畦寬2.5 m,西瓜與辣椒行數比為1∶4(圖1)。行距和株距均為50 cm。江淮地區適宜定植時間為2月28日—3月2日。定植時帶土移栽,后立即澆定根水及噴灑殺菌、殺蟲劑,保證其正常穩健生長;同時采用3層覆蓋技術,即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除已有塑料大棚和地膜外還要在畦面上搭建小拱棚,小棚高0.5~1.0 m,進一步提高大棚內早春的土壤溫度。


2.1.6 田間管理

定植后的前期以光照管理為主。晴天08:00左右揭開小拱棚,增強西瓜的光照,陰天提前0.5 h揭開,09:00將塑料大棚兩側的裙膜搖起通風,前期氣溫低,兩側薄膜打開的高度為30 cm左右;后期隨著氣溫的升高打開的高度逐步增加,以增強棚內通風效果,補充平衡CO2并防止溫度過高對植株產生危害。17:00左右蓋好小拱棚,關閉塑料大棚。隨時觀察植株緩苗情況,及時查苗補苗,做好記錄。


水肥管理方面,西瓜耐旱怕澇,適當控水;辣椒根系不發達,不耐旱、不耐澇、怕積水,澆水稍勤。緩苗后,為促進西瓜和辣椒植株的營養生長,全面噴施1%濃度的尿素1次。定植后約1個月,西瓜與辣椒、辣椒與辣椒的行間每667 m2穴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0~25 k g;西瓜坐瓜后快速膨大時,再穴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5~30 k g,每次追肥完成后立即滴灌澆水。


2.1.7 病蟲害防治

整個管理期間隨時注意病蟲害防治。在西瓜枯萎病發病初期用60%多菌靈鹽酸鹽800~1 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靈800~1 000倍液等灌根(2次,間隔10 d)防治,也可用葫蘆或瓠瓜嫁接換根預防;辣椒疫病噴施58%甲霜靈錳鋅500~600倍液(2~4次,間隔7~10 d)、40%霜疫靈可濕性粉劑200倍液(2~3次,間隔5~7 d)防治;西瓜/辣椒炭疽病可用65%代森鋅500~7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50%多菌靈800~1 000倍液等交替噴霧防治,噴施3~4次,間隔7~10 d;白粉病可用30%百菌清煙霧劑(每667 m2選擇5點,0.3 g/m3,2~3次,間隔5~7 d)和15%三唑酮煙霧劑熏蒸,或噴施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1~2次,間隔5~7 d)防治。


白粉虱和蚜蟲用黃色粘蟲板誘殺,或用15%異丙威煙劑熏蒸(每667 m2使用200~250 g,2~3次,間隔7~1 0 d)或噴施6%聯菊啶蟲脒微乳劑2 000~2 500倍液(每667 m2使用30~50 m L)、5%高效氯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等防治;茶黃螨和紅蜘蛛用1.8%蟲螨克2 500倍液、7 3%殺螨特2 5 0 0倍液、4 0%毒死蜱1 0 0 0~2 0 0 0倍液、1 0%阿維菌素+噠螨靈2 000~3 000倍液等噴施防治;潛葉蠅施用5%阿維菌素+吡蟲啉5 000倍液、240 g/L螺蟲乙酯4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2.1.8 授粉與植株調整

4月1 0日左右開始對西瓜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摘除第1朵雌花(一般坐的果為畸形且果?。?,只對主蔓和側蔓上第2(少量為第3)朵雌花授粉,授粉時間為07:00—10:00。坐住果后,每株只選優留瓜1個。西瓜植株全部采用爬地栽培,雙蔓整枝,及時剪掉多余的側枝,理順主蔓于辣椒株間,當西瓜主蔓達到小區長度時,及時摘心。辣椒植株門椒以下的側枝隨時、全部去除,旨在增加前期產量,且有利于通風透光。若定植辣椒行數為2~3行,由于邊際效應存在也可不整除側枝,省時省工。


2.1.9 采收

從5月10日開始適時采收辣椒青果和成熟西瓜果實,適當包裝上市。


2.2 夏季休養技術

7月10日春茬清棚后,施用農家肥后覆蓋地膜,大量灌水,再嚴格閉棚,至8月初結束,25~30 d。利用高溫悶棚和水旱輪作技術,解決因重茬連作引發的后茬作物病蟲害嚴重以及設施土壤鹽漬化問題。


2.3 秋季具體栽培及管理技術

2.3.1 培育壯苗

西瓜選擇中小果型品種,如夏陽、豐樂1號、早佳8424、鄭雜5號等,辣椒選擇線椒或羊角類型。7月12日左右,對西瓜、辣椒種子進行如前述的種子處理、浸種,然后于室溫下催芽3~4 d,播種于穴盤,出土后適當控制基質含水量,防止出現高腳苗;真葉顯現后,若晴天要對辣椒幼苗進行遮陰管理,即在09:00—16:00采用防雨棚+遮陽網(遮陽率35%),若陰雨天則不需要遮陰。同時,每5~7 d用0.5%尿素、磷酸二氫鉀溶液交替噴灑葉面1次,防止脫肥并增強抗病性;整個苗期重點注意防冶蚜蟲、茶黃螨、紅蜘蛛和潛葉蠅等,方法同春季。西瓜苗齡15~17 d,辣椒苗齡25~27 d。


西瓜也可嫁接育苗,苗齡25~27 d與辣椒一致。用瓠砧1號或葫蘆砧1號作砧木,當2子葉展平,第1真葉長至2~3 cm,接穗西瓜2片子葉展平尚沒有真葉時,采用頂插接法、劈接法或貼接法嫁接。嫁接到成活一般約10 d,重點做好保濕、遮光(一般搭建小拱棚,嫁接后,小拱棚內空氣相對溫度保持在95%~100%,3 d內勿往苗上澆水);嫁接苗傷口愈合期間,晴天遮陽50%左右,以防高溫失水;3 d后早晚除去遮蓋物,以后視苗情逐步增加光照;嫁接3 d后揭膜適當換氣;5 d后加大通風量和時間,8~10 d后可按一般苗床管理。嫁接苗成活后會發現砧木側芽生長,要及時抹除。


2.3.2 整地做畦

8月5日左右,施肥、整地、做畦方法同春季,然后鋪設好滴管。


2.3.3適時定植

8月8日左右,選擇晴天下午或陰雨天全天開穴定植,注意盡可能地換茬,即原春茬種西瓜的行秋季定植辣椒,原春茬最外一行辣椒改為定植西瓜。株、行距均為50 cm,2 m寬的畦定植西瓜、辣椒行數比為1∶3,2.5 m寬的畦定植行數比為1∶4。


2.3.4 田間管理

定植后立即澆定根水及殺菌、殺蟲劑,提高成活率;前期重點是晴天適當遮陰,促進緩苗,一般采用35%遮陽網外覆蓋;同時注意大棚通風,防止高溫灼苗。緩苗后中耕1次,蹲苗5 d左右,然后全面增施以氮為主的水溶肥1次(667 m2施用5~8 kg),促發棵。西瓜蔓長30 cm時(辣椒株高約25 c m),結合中耕,667 m2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0~25 k g,開花期注意通風并控制對西瓜的灌水,一般只開通辣椒行的滴灌管,同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膨瓜初期667 m2再追三元復合肥20~25 k g,澆水催瓜,白天氣溫25~30℃。后期溫度管理上以保溫為主,10月中下旬根據氣溫情況調節大棚放風時間與通風口大小,加大晝夜溫差以利果實生長和西瓜糖分積累。西瓜成熟前7 d停止澆水,以提高含糖量。


西瓜若采用爬地栽培,雙蔓整枝,摘心等同春季操作;若采用支架栽培,可增強通風透光,則在蔓長約25 cm時插設支架,仍雙蔓整枝,及時綁蔓,2.0~2.2 m時摘心。因大棚溫度與光照的季節性變化影響,秋季辣椒植株長勢不如春季,因此不需要整除側枝。整個生長期間要密切關注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防治,方法同春季。


2.3.5 采收

西瓜采收一般相對比較集中,10月15日前后可以采摘上市;辣椒也可以陸續采收,但為了獲得更好效益,也可以進行大棚內“活體保鮮”,即辣椒果實不采摘入冷庫而是在植株上一同保存(也稱“植物銀行”),直到兩節期間(元旦至春節)上市,當外界最低氣溫接近于5℃時,大棚內還需設立小拱棚以確保辣椒植株及其果實不受凍害。蔬


相關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時在線支持
支付寶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額退款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久久久不卡网国产精品一区|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30页|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东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