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刊網-投稿、查重、發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頁 > 學術論文 > 歷史論文 >

受眾視域下合川釣魚城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對策研究

發布時間:2022-11-15 09:42:48

摘    要:重慶合川釣魚城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歷史、自然、人為等種種因素的疊加性影響下,合川釣魚城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效果并不理想。文章以傳播學理論為視角,對合川釣魚城歷史文化傳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做出相關闡述。具體通過實地調研分析釣魚城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問題,并從受眾視角提出傳承保護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受眾視域下;合川釣魚城;歷史文化傳承;對策研究;


一、合川釣魚城概況

合川釣魚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21年10月12日,成功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相傳一位巨神為緩解一旁百姓的饑荒,特地在嘉陵江上垂釣,以救濟百姓。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巨神,便將其垂釣所在地的這座山命名為釣魚山,釣魚城為后人在釣魚山上所建。


(一)地理位置

釣魚城坐落于距離重慶市合川區嘉陵江以南約5公里處的釣魚山上,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山頂地勢朝東西兩面傾斜,臺地層層,西南、西北角和中部山地隆起,形成薄刀嶺、馬鞍山、中巖等平頂山巒[1]。釣魚城千尋絕壁,控扼三江,匯入長江要津,處于三面臨江、易守難攻的險要地勢之中,也被稱為“巴蜀要沖”。


(二)歷史沿革

南宋時期,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奉命修筑重慶城,后派太尉甘閏于在釣魚山上筑寨扎營,將其打造成為合川官民抵御外敵入侵的重要避難場所,同時也作為保護重慶的一道屏障,釣魚城由此建立。后經三次修筑,釣魚城建成直貫嘉陵江的石砌城墻16華里許,祥興二年(1279年),元兵攻占釣魚城,拆毀城墻、燒毀寺廟,釣魚城破壞嚴重,直至明清時期才得以部分修復。由于多層因素的長期影響,在合川解放時,釣魚城遺址已經損毀殆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釣魚城得以重新修復,1982年,釣魚城被列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縉云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2020年11月18日,當選“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標”。


(三)文化遺產

1. 護國寺

護國寺在歷史上屬于合州四大名剎之一,走進寺廟,兩重大殿矗立于此,第一重為肅穆雄偉的羅漢堂,堂內塑有十八羅漢,四周墻壁上繪有彩圖;第二重為藥師殿,原塑有各式佛像百余尊,今已不復存在。兩座殿堂在修復后,已改為釣魚城歷史文物陳列室。


2. 忠義祠

最初為紀念王堅、張鈺二位將士英勇抗敵的精神而建。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其整座建筑由正廳、耳房和左右廂房組成,進入石坊形大門,拾梯而上即是正廳,“忠義千秋”的石匾迎面高懸,匾下祭臺上排列著余玠、冉琎、冉璞、王堅、張鈺五人牌位。


二、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本文從傳播受眾視角,以合川釣魚城作為考察對象,實地調研分析合川釣魚城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現狀,提出保護和傳承釣魚城的有效對策。


(一)概念界定

受眾是指大眾傳媒的信息接受者或傳播對象[2]。受眾集接受者、編譯者及反饋者于一身,它既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群體或組織。本文中的受眾特指釣魚城景區管理人員及與景區傳播效能直接相關的業務人員。


(二)研究內容及主要方法

此次調研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實地考察,全面了解釣魚城歷史文化傳承保護現狀。2021年7月11日至7月16日,筆者跟隨長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合川歷史文化調研隊前往重慶合川,對合川釣魚城的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情況進行了整體性了解。其次,以面對面訪談、交談、提問等形式,向釣魚城當地老人了解關于釣魚城的保護開發進程及其效果的情況。最后,到合川圖書館查閱釣魚城相關重要文獻,仔細梳理相關資料。


三、合川釣魚城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的現狀及問題

(一)釣魚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現狀

合川釣魚城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沿革,歷來備受政治學家和歷史學家所關注。從南宋朱渙的《釣魚嘰》到現代郭沫若的《釣魚城訪古》,以及當代的《合川縣志》等許多資料中記載著發生在釣魚城的歷史事跡。根據筆者實地考察及網上查閱資料得知,釣魚城主要景觀包括具有厚重文化底蘊的城門、城墻、皇城等戰場遺址;具有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和諧統一的釣魚臺、護國寺、忠義祠等名勝古跡;現存大量元、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詩詞韻文和浮雕石碑的摩崖石刻,其歷史文化價值不可估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合川釣魚城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和修復。水軍碼頭、水閣涼亭等戰場遺址的毀壞程度較低,目前修復效果較好,但護國寺、忠義祠等祠廟石坊還存在知名度低,游客量少且長期處于待維修狀態等問題。另一處景觀摩崖石刻,歷經幾百年的風吹雨打,上面的題詩、碑記等損壞嚴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修復?;谏鲜鰵v史、自然、人為等種種因素的疊加性影響下,合川釣魚城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效果并不理想。


(二)影響釣魚城歷史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問題

1. 釣魚城旅游產業結構優化滯后

合川釣魚城景區旅游產業結構調整比較滯后,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意識不強。從政府角度來說,景區歷史文化旅游業發展過度依賴于政府宏觀調控,前期修復、開發力度較大,卻忽略了文化宣傳與推廣。從居民角度而言,當地居民對于釣魚城旅游產業發展的參與感不強,掌握市場動態信息不夠及時,使得釣魚城歷史文化產業化發展受到阻礙。從景區角度來看,在科技和文化融合發展方面存在不足。沒有將創新放在景區文化建設的核心位置,還未形成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歷史文化傳承保護的意識,也未能將歷史文化遺產優勢及時轉化為文創優勢產品,旅游產業發展水平難以支撐起當地文化產業發展。這種狀況加劇了釣魚城旅游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對當地旅游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 缺乏有效帶動歷史文化發展的專業人才

合川釣魚城景區吸引人才回流政策的不健全,導致景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可以聚集的力量十分有限。專業人才短缺,科技基礎薄弱,極大程度地延緩了釣魚城景區的開發保護進程。從景區管理現狀來看,專門從事旅游管理的行政人員和企業人員較少,工作人員缺乏對釣魚城的了解和促進文化發展的經驗,加之大多數鄉村主要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留在本地且愿意從事文化宣傳工作者少之又少,而外來人員對于當地的歷史文化背景又不夠了解,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水平偏低。


3. 釣魚城景區文化傳播方式單一

新型“互聯網+”的傳播方式對釣魚城景區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產生了巨大沖擊。合川釣魚城作為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同時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兩大響亮名聲,其核心景區釣魚城更是擁有合川獨特的人文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文物古跡,蘊藏著厚重的文化底蘊[3]。但在筆者調研和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發現,無論是釣魚城的相關書籍還是期刊論文資料都不完善,能夠查閱的資料絕大多數都保存在合川圖書館中,不能外借。這種現象側面反映出釣魚城景區文化傳播力度的微弱。除此之外,景區文化宣傳工作不到位。景區沒有設立專門負責對外宣傳的部門,無法有效借助新媒體平臺傳播相關文化旅游活動,導致傳播能力難以提升;景區工作人員未能利用自身特殊的地域優勢與文化特色開展活動,吸引外來游客旅游;景區在文化傳播上過度依賴政府資金投入,但政府在開發釣魚城景區時,將大量資金用于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對于如何進行文化傳播,尤其是運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重視程度較低,影響了釣魚城景區知名度的提高。


四、釣魚城景區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對策研究

(一)增強景區工作人員歷史文化傳播素養

20世紀40年代,傳播學者拉扎斯菲爾德首次提出“意見領袖”一詞,意為在人群中首先或較大接觸大眾傳媒信息,并將經過自己加工后的信息再傳遞給其他人。在合川釣魚城的文化傳播過程中,釣魚城景區工作人員應當充當起這一角色。文化旅游業作為服務行業,提供優質的服務是吸引更多游客觀光旅游、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衡量服務質量提高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景區是否具有文化厚重感,景區工作人員作為歷史文化傳承中的重要環節,他們的整體素質、一舉一動都向游客傳遞著景區的服務理念、文化素養及對外影響力。因此,必須將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的理念,深入到景區工作人員的內心深處。為此,釣魚城景區有必要定期開展工作人員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質量和文化傳播素養及傳播技能,如通過舉辦一些文化知識競獎等活動,提高歷史文化水平,增添釣魚城景區的文化氣息。筆者認為,作為景區管理人員,有必要熟悉古戰場等相關歷史文化軍事等知識,必須要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知識儲備,做到將管理能力與旅游宣傳能力有機融合,確保景區工作人員都成為釣魚城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播者和傳承者。


(二)打造釣魚城IP提升特色品牌形象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出,人們的需求是逐漸由物質需求向精神需求提升的過程[4]。隨著我國物質文明的不斷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民對于物質文化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溫飽問題,而是轉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和自我價值實現,文化和旅游相結合正是滿足人們這種精神需求的重要載體。在當下文旅IP與一般的旅游宣傳不同,它是將文化和旅游結合起來,更有利于提升各類旅游產品的附加值[5]。獨特的文化符號是文旅IP的基礎,是依托特色地域文化在同類型景區中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的關鍵。釣魚城處于三江文化的交匯點,它是合川人文精神的承載者,也是世界軍事文化的圣地。它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可以使當地的旅游產品獨具特色。充分利用當地的特殊節慶、民俗舞蹈、地方歌劇等形式創新旅游產品,可以增添旅游活動的休閑性和趣味性。挖掘歷史文化遺址的商品價值,使游客能夠更快地了解當地歷史,理解文化內涵的同時,也會刺激游客購買一些當地的紀念品,如民族飾品、地方服飾、生活用品、生產工具的欲望,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坐擁眾多歷史文化遺產的釣魚城而言,應該積極主動打造自身品牌IP,創新文化旅游模式,引導游客探索釣魚城歷史文化的深層次內涵,鼓勵游客關注其歷史文化的來龍去脈、歷史文化發展的趨向、民俗語言、民俗歌舞獨特魅力。因此,只有通過深層次的文化發掘,才能更好地使釣魚城歷史文化得到傳承和保護。


(三)以史輔教獨辟文化傳播路徑

歷史作為溝通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為現世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合川釣魚城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留下的歷史文化資源數不勝數。釣魚城景區利用好當地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充分認識歷史文化教育在合川釣魚城保護開發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其育人的價值與功能。釣魚城軍民36年的頑強抵抗,為抵御外敵團結一致、永不放棄的精神是一部鮮活的歷史教材,各類高??梢蚤_設相關課程,通過宣傳合川釣魚城故事、演繹歷史話劇、演唱相關歌曲、鼓勵學生實地考察參觀等方式進行實踐教學,充實教學資源,開發教學案例,加強歷史文化和思想政治課的有機融合。合川釣魚城景區也可以在各個校園開展關于釣魚城歷史故事文化宣講活動,選擇新穎的敘事角度、采取不同的講述方式對歷史英雄事跡、歷史遺跡、歷史事件等進行“舊事新談”,再現歷史場景,讓充滿厚重歷史感和傳奇色彩的文化故事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和勃勃生機。


五、結語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互聯網飛速發展、人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社會轉型時期,如何更好地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歷史課題。傳播受眾在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載體作用。因此,本文從傳播受眾視角,對釣魚城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人文價值等方面進行的科學分析,以及提出相應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價值。


參考文獻

[1] 四川省合川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合川縣志[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687-695.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15.

[3] 艾小元.以文化空間建設打造重慶主城都市區文旅新形態[R].2021:96-98.

[4] 余紅,張雯.新媒體用戶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3.

[5] 打造優質文化IP提升旅游品牌價值中國旅游報[R].2020-05-14.


相關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時在線支持
支付寶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額退款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久久久不卡网国产精品一区|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30页|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东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