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與實現路徑
摘 要:數字經濟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滲透下逐漸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在國內外已有對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邏輯、理論內涵等方面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得出數字經濟能夠賦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供需精準匹配、賦能數據共享實現經濟效益倍增效應、賦能核心技術水平實現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賦能發展模式轉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等結論。但受制于制造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專業性數字人才、賦能地域差距、數字技術利用率以及數據保護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響,其作用機制優勢難以發揮。因此,為實現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聚焦制造業數字基礎設施的完善、積極培育數字人才、縮小區域數字鴻溝、推動制造業數字技術的應用,以及強化法律法規對數字制造業的支撐和保護。
關鍵詞:數字經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路徑;
The Internal Mechanism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Digital Economy Enabl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XIE Si XIA Xianrui
School of Economics, Liaoning University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digital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basic logic and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empower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urther studi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empower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igital economy enable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o achieve accurate matching of supply and demand, enables data sharing to achieve the multiplier effect of economic benefits, enables core technology level to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enabl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fessional digital talents, regional gap of empowerment, utilization rate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mperfect data protection system, it is difficult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s of mechanism.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enabl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manufacturing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ctively cultivate digital talents, narrow the regional digital divide,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manufacturing digital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 the support and prote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digit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word:digital econom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realization path;
一、問題提出
1994年唐·泰普斯科特首次提出了“數字經濟”這一概念[1]。1998年,美國商務部發布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的報告,正式提出了“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是區別于農業和工業經濟形態并借助數據資源之間的共享實現各行業之間相互融合發展,促使資源要素打破時間、空間上的束縛實現自由流動的全新經濟形態。關會娟[2]等認為數字經濟包括數字設備制造、數字信息傳輸、數字技術服務、數字內容與媒體、互聯網應用及相關服務。SHEN [3]等將數字經濟概括為從制造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的轉變,具體界定為衡量勞動、資本和技術創新的相對比率。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以數據為關鍵因素來構建數字經濟,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新動能轉換。以大數據、區塊鏈、5G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數字經濟與社會經濟活動的深度融合,也是順應全球數字化變革的必然要求?!吨袊ヂ摼W發展報告2021》顯示,中國2020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相較于2019年數字經濟規模提高9.5%且占GDP比重小幅度增加??梢?,隨著近年來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要素的邊界范圍擴大,數據儼然成為生產函數的新要素,和資源、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共同作用制造業的生產發展[4],提高了對經濟的貢獻水平。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暴發與蔓延使數字經濟的作用愈發凸顯。數字經濟的應用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制造業則是運用數字經濟的主戰場,其可以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而制造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的主導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這既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客觀要求。因此,研究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綜述
國內外學者對數字經濟如何影響制造業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新動能,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數字經濟與中國產業結構水平緊密相連,產業結構轉型實質上是資源要素在產業間的再配置。數字經濟作為全新的經濟形態,成為推動制造業質量、效率、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傳統制造業借助數字經濟優勢能夠重新構建產業競爭力,重新塑造產業生態,促進制造業行業研發、生產、銷售和組織整體流程的自動化,最終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5]。戚聿東認為數字經濟以數字技術作為關鍵支撐,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數字化改造[6],通過擴散、溢出和滲透效應推動產業結構變革[7]和生產率結構性提升[8]。國內外學者也利用不同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出數字經濟的發展運用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確實具有明顯的正向促進作用[9,10]。第二個層面是數字經濟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要素的錯配,提高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隨著以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術的發展,學者逐漸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的數字經濟領域,發現數字化的運用不僅顯著提升資本積累效率[11]和人力資本效率,即通過提高數字化賦予人的程度[12]來促使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而且使經濟增長率也提升很多。國內學者利用省、市等面板數據從不同維度也驗證了數字經濟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數字經濟能夠顯著提升全要素生產率[13,14]。技術手段能夠促進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全要素效率的提高,在數字經濟環境下,制造業利用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有效銜接,推動制造業要素使用效率的全面提升[15]。余文濤則證實了數字經濟會影響生產要素的投入比例,能夠減少要素錯配,提高要素配置效率[16]。第三個層面是數字經濟能夠節約制造業生產成本。數字技術和信息成為關鍵要素,數字技術的發展弱化了信息不對稱現象,傳統理論認為在信息不對稱影響下的交易成本始終存在,而數字經濟中區塊鏈技術通過智能合約重構使消除交易成本存在可能,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構成生產成本的組成部分[17]。JONES和 TONETTI[18]認為由于數字信息具有非競爭性的特征不僅會帶來規模經濟效應,而且在使用后價值不但不會削弱或消失反而會實現數字信息自身價值的增值,同時也具有大幅度降低搜尋成本、復制成本、運輸成本、追蹤成本、驗證成本的優勢[19],沖擊改變著社會經濟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優化資源分配,提高組織效率,使投入成本大幅下降,從而增加經濟效益[20]。此外,AUTOR[21]等也證實了運用數字經濟的企業要比未運用的企業更加受益。
國內外現有文獻對數字經濟如何影響制造業發展進行了探索,推動了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基本邏輯、理論內涵等方面的研究。但隨著新興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經濟向制造業領域不斷伸展,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尚未明晰。據此,本文深入剖析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以期厘清二者的邏輯關系。在此基礎上,探討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痛點,并提出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以此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制造業作為推動工業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主力軍,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立國之本。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發展處于百年之未有大變局的關鍵時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三、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的同時,人民對制造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大數據、區塊鏈、5G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快對制造業的滲透,數字經濟與制造業發展有很強的契合性,傳統制造業發展過程出現的困境在原有的發展模式下難以突破,而運用數字經濟能夠打破發展瓶頸,賦能傳統制造業新的發展模式,提高要素使用效率,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和產品質量的提升,數字經濟成為制造業加速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助推器。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如圖1所示。
?。ㄒ唬底纸洕x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供需精準匹配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以鋼鐵行業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在發展進程中存在著產能過剩和使用率不足的困境,原因在于傳統制造業出現供需失衡,產成品質量低不符合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使得生產產品的數量遠大于市場需求的數量,日積月累導致剩余產能逐漸增加,最終出現產能過?,F象。想要打破產能過剩的困境、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節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的情形,減少低端、無效的產品供給,將生產要素從過剩產能行業釋放出來,增加高端產品的供給,符合生產發展所需,實現供給和需求的高度匹配,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的出現能切實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數字經濟憑借其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優勢,利用大數據,提高制造業在生產過程中信息的捉捕能力,精準獲取生產數據,精準掌握制造業對某種產品的需求,從而生產出匹配的產品。數字經濟通過對制造業產品需求的精準把握,推動制造業的“精準化”生產,充分利用生產要素,生產社會所需的產品供給量,如果盲目進行生產,不僅造成要素的浪費,產成品也會滯銷,最終陷入產能過剩的困境。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是通過數字經濟賦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資源要素進行重新優化配置,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合理調整產業布局,改變傳統制造業供需失衡現象,最終實現供需的精準匹配。
?。ǘ底纸洕x能數據共享,實現經濟效益倍增效應
我國傳統制造業存在高投入、低產出的現象,生產一單位的產品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和資源利用水平不充分,從而增加了生產要素成本。與此同時,國內勞動力的紅利也在逐漸消失,人工成本日益攀升,增加了產品的勞動成本。生產要素成本和勞動成本的增加使得總成本增加,總的經濟效益下降。而在新時代背景下,為實現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就要打破這一瓶頸,數據在迎合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下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數字經濟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中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例如,近年來江蘇省的多數中小型制造業企業陷入了盈虧平衡的困境,訂貨量逐漸減少而制造成本卻在日益增加,究其原因還是大多數企業不愿摒棄傳統發展方式,認為數字經濟離自己很遙遠,不愿進入數字經濟這個全新的領域。經歷過類似情況的蘇州二元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用自身實踐經驗證明中小型制造業企業插上數字經濟的翅膀,能創造經濟發展的奇跡,其銷售額由3年前的6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6 700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倍增。
可以看出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能夠實現數據共享,釋放數字紅利。制造業利用數據共享的優勢,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失靈現象,削減信息獲取成本,縮短信息傳播時效,及時得到行業最新信息,節約了信息成本;數字經濟也通過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利用提高了科學技術水平,加強了科技力量,利用先進的技術水平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降低了資源要素的投入成本。而近年來,我國人口出生率逐漸下降,人口紅利也在消失,數字經濟的出現彌補了人口紅利消失帶來的不利影響,用數字經濟代替勞動,對勞動力成本增加起到了緩沖作用。在數字經濟賦能的作用下,從投入產出角度看,不變的投入可以獲得更多的產出,降低了生產成本,這展現了數字經濟帶來的紅利效果。數字經濟打破了新古典經濟學體系下邊際成本遞增的規律,實現經濟產出的規模效應,制造業在數字經濟賦能條件下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倍增。數字經濟賦能使傳統制造業廠商利用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提取對生產有價值的信息,整合信息形成巨大的價值鏈,增加產品價值,推動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ㄈ底纸洕x能核心技術水平,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我國雖已進入新發展階段,但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制造業產品的技術含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核心技術并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國工業化起步晚,技術水平發展緩慢,發達國家早期利用人口紅利獲取低廉價勞動力,將一些產品轉移到我國進行加工制造。而我國這種加工制造方式只能得到少量的加工利潤,產品利潤的絕大部分被發達國家攫取。想要改變這一狀況,就要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需要傳統制造業提高核心技術能力,掌握產品的核心技術,這樣不僅可以同其他國家相競爭,也可以從中獲得高技術含量帶來的價值增值。將數字經濟與核心技術水平融合起來,打破發達國家對核心技術的保護壁壘,推動中國制造業進行自主生產創造,改變過去為發達國家制造業產品組裝加工的局面。增強核心技術也實現了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實現了中國制造轉型成中國創造的目標,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數字經濟也打破了要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促進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資源要素的重新配置,使要素從低效率生產部門流向高效率生產部門。由于數字經濟高度依賴信息技術水平,而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水平的關系也很密切,因此數字經濟和全要素生產率之間也存在某種聯系[22]。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也普遍上升。數字經濟的賦能不僅提高了要素的利用率,也增加了全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
?。ㄋ模底纸洕x能發展模式轉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我國目前仍是世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我國傳統制造業是以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型、資源消耗型和環境污染型的發展模式,即創造一單位GDP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釋放更多的污染物,對全球的環境產生一定不利影響。例如,以鋼鐵行業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業,而制造業整體的碳排放量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5%。而全球每年多達18億噸的鋼鐵消耗數量有一半選擇在我國生產,過多的鋼鐵生產使得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約占全球鋼鐵行業碳排放量的50%。傳統制造業粗放的發展模式加快了資源的消耗,增加了不合理資源的利用,不利于依靠資源實現行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而要改變傳統制造業粗放、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的發展模式,就需要數字經濟推動傳統制造業轉變成質量效益型、資源集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發展模式,實現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基本國情導致制造業發展所利用的資源不能實現自給自足,部分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生產發展模式能提高資源要素利用率,促進要素的循環利用,將數字經濟作為依托,科學合理精準地計算出制造業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要素投入,降低對資源的依賴程度,推動制造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例如,以美的集團、蒙娜麗莎瓷磚為代表的佛山制造企業,在逐利的同時加強對環境利益的重視,通過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經濟手段,建造成智能化、先進化的工廠,實現綠色清潔生產,降低資源消耗。蒙娜麗莎瓷磚通過對數字經濟的充分利用,實現了指標顆粒物、二氧化硫等多種排放物的達標排放,甚至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因此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模式的建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協調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關系,實現高效能、低排放的“低碳革命”,這也是新發展理念中綠色理念的體現。數字經濟賦能發展模式轉變,也將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四、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痛點
數字經濟能夠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催生制造業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格局,為制造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23]。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平臺,但數字經濟在對制造業賦能過程中也存在數字基礎設施薄弱、專業性人才缺乏、地域間數字賦能差距大、數字經濟技術利用率低、數據產權保護制度不健全等問題。
?。ㄒ唬┲圃鞓I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數字基礎設施是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核,可以為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基礎支撐。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以數字基礎設施作為依托,賦予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發揮數字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煥發出傳統制造業的生機活力。但我國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存在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特征。從網絡通信層面看,發達國家的平均固定寬帶率是我國等發展中國家的4倍以上;從存儲計算層面看,截止2020年年底,我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數量60個左右,而美國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數量達到238個,約是我國的4倍左右;從融合應用層面看,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數據地圖(2021年)》顯示,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水平普及率達到17.5%,雖然較2020年有一定增長,但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異。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薄弱在于缺乏傳感器、設備連接和軟件服務這三種核心要素作支撐,而這些要素90%依賴于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傳感器、連接設備和軟件服務這三種核心能力的缺失是阻礙我國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桎梏。薄弱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未能為制造業企業對數字資源價值的挖掘提供良好的平臺,也就不能將數字技術的價值充分彰顯;數字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導致依托數字經濟發展的模式尚未形成,制約了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
?。ǘ┲圃鞓I數字化專業性人才缺乏
人才是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基礎,將人才資源擺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位置,把優秀人才吸引進來,制造業才能看到希望,并實現我國制造業由“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轉變。一方面,我國制造業人才隊伍以低專業性人員為主,高水平專業人才占比較低。據人社部統計,在整個制造業產業工人隊伍中,我國高素質專業性人才僅占5%,而日本高素質專業性人才占比為40%,德國則高達50%,從數據可直觀看出高素質專業性人才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的差距。我國制造業雖在不斷發展,以大數據、區塊鏈、5G等為代表的新興信息通信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但制造業技術人才培養體系沒有跟上,支撐數字經濟賦能的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表現為制造業工人缺乏數字思維,未意識到數字經濟賦能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作用,而且制造業工人缺乏數字經濟的知識儲備,對數字經濟如何運用到制造業生產過程了解甚微,抑制了數字紅利效應的釋放。
另一方面,雖然制造業企業自身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落后,但社會大環境下培養了一定的數字人才,然而《人民日報》對百家企業的調查結果卻顯示[24],制造業吸引優秀人才正面臨“三不”困境,即找不到,招不來,留不住。找不到是我國對制造業專業人才培養不足,市場上的供給量遠遠小于企業所需要的需求量,不能找到所需數量的人才來支撐制造業企業走向更寬闊的舞臺;招不來則可能是薪酬、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等方面不能滿足專業人才的需求,專業性的技術人才不愿加入制造業行業,而去選擇各方面都略有優勢的行業;留不住是更多的技術人才看不到未來發展前景,流向有更大晉升空間的企業,使得制造業行業的專業技術性人才外流??梢娍v使數字經濟加速推進,缺乏專業人才作為賦能的引擎阻礙了對數字經濟作用的深入了解,難以將數字經濟作為制造業發展新動能運用到實踐中,不能將數字技術與制造業充分融合,抑制了數字經濟“1+1>2”作用的發揮,從而影響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效果。
?。ㄈ┲圃鞓I地域間數字賦能差距大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在地域間存在差異,使數字經濟規模建設在地域間也存在差異,導致數字經濟對制造業賦能高質量的效果在區域間也存在明顯差異。由賽迪發布的《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可以看出,東部沿海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最大,而西部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最小,且區域間的發展差距明顯,廣東最高,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為69.3,西藏指數最低僅為12.7(見圖2)?!吨圃鞓I高質量發展白皮書(2021)》[25]從6個維度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分析,包括規模結構、創新水平、質量效益、企業實力、綠色節能、開放合作,制造業高質量總體水平從2015年的36.67提高到2019年的39.38,4年間整體水平提高了7.4%??傮w來看,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山東、上海、福建、湖北、湖南、安徽成為2019年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前十的省份,而這些省份從地區分布來看東部地區有7個,中部地區有3個。相較于2015年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前十的省份,2019年新增了湖北、湖南、安徽3個中部省份。
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也高,而數字經濟發展指數高的地區制造業發展水平也高,說明地區制造業發展水平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數字經濟發展有較強的關聯性[26]。經過制造業多年的不斷發展完善,傳統制造業依托的基礎設施在區域間的差距較小,對促進制造業發展的區域差距也較小。但隨著5G等新一代通信技術的發展,東部沿海地區憑借經濟基礎雄厚、技術人才數量多的優勢,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能夠充分利用數字經濟賦能推動該區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而西部地區在各方面都存在劣勢,數字經濟發展能力不強,難以發揮數字經濟輻射帶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造成區域間的數字鴻溝,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區域上呈現出東強西弱的態勢。
?。ㄋ模┲圃鞓I數字經濟技術利用率低
數字經濟通過大數據對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構建數字化生產、經營、管理體系,激發出傳統制造業的生機活力,加快新動能的轉換[27]。以大數據、區塊鏈、5G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迅猛發展,受傳統制造業生產思想的影響,制造業企業對數字技術帶來的優勢認識程度低,對數字經濟技術利用率低,仍停留在原有生產的“舒適圈”,數字經濟紅利并沒有全部顯現。我國制造業數字化的滲透率僅為19.5%,低于發達國家33%的平均水平,且與制造業強國德國數字技術利用率的45.3%存在更大差距。除此之外,《2019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及數據應用調研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整體尚處于起步階段。超過90%的企業內部存在數據孤島,約80%的企業不認可自身的數據挖掘能力。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相關數據也顯示,目前中國推進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僅有25%,遠低于歐洲進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46%和美國的54%。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受思想觀念、知識儲備、政策激勵、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的影響,制造業數字技術利用率低,低水平的數字經濟技術利用率不僅造成技術的浪費,也不能深入挖掘數據帶來的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的質量,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拉大了與發達國家之間由于數字技術利用率不同導致的數字鴻溝。制造業企業也缺乏運用數字經濟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致使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緩慢[28]。
?。ㄎ澹?制造業數據產權保護制度不健全
當前數字經濟的發展突飛猛進,使得數據共享變為現實,而數據逐漸成為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明顯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特征,容易導致“搭便車”問題的出現。從國家層面看,一是數字經濟近年來才逐漸發展起來,缺乏數據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保障,如區塊鏈技術的治理規則、數據的傳輸和訪問原則以及道德問題都需要從法律層面進行明確,數據產權保護制度的缺位就使得一些有機可乘的企業鉆法律空子,給其他企業造成經濟損失。二是數據的收集、審查、利用尚未建立起標準化體系,為數據的不當使用和非法披露提供“溫床”。從企業層面看,企業雖然會對數據保護起來,建立數據安全網,但還是免不了一些企業為追求經濟利益對數據安全的破壞;從數據產權自身來看,數字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經濟模式下的知識產權邊界,使得數據歸屬問題不明晰,很難對它的產權進行保護,數據產權方面的爭議影響數字經濟消費市場的有序發展。缺乏數據產權制度的保護,數據獲得零代價的“搭便車”現象就會出現,數據價值也不能得到應有的保護,制造業企業就不會選擇利用數字經濟,數據溢價效應也被抑制,進而使數字經濟賦能的作用難以發揮,最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也難以實現。
五、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數字經濟賦能實現制造業生產要素的有效循環,踐行“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但數字經濟在對制造業賦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亟須改進,從夯實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數字人才培養、縮小地域間的數字鴻溝、提高數字技術利用效率及健全數據保護制度5個維度來擺脫障礙,以充分發揮數字賦能,真正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ㄒ唬┖粚嵵圃鞓I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
現如今是數字經濟的時代,在全球化背景下,抓住制造業數字經濟的機遇能夠取得制造業發展的制高點,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也是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為實現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據此,為了解決制造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問題,首先,需要有關部門出臺數字制造業相關政策,鼓勵并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制造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加快制造業數字化進程。其次,對傳統制造業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由于信息通信技術更迭頻繁,數字化基礎設施也應不斷發展完善,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趨勢。夯實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加快制造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產品供需的精準匹配,推動原先只注重“量”的制造業向高質量制造業轉變,也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度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國情。當然也要擴大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因為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且回報周期長,所以需要政府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建設資金的融資渠道、稅收補貼等政策來鼓勵制造業企業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來全面夯實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數字化基礎設施對制造業的覆蓋,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向科學化、網絡化、泛在化演進,強化依托數字化基礎設施實現行業內的數據共享,發揮數字經濟對制造業賦能的作用。
?。ǘ┘訌娭圃鞓I數字人才培養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數字人才的培養,數字人才的培養是制造業產業結構轉型優化升級的內生動力,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強有關數字經濟專業性人才培養,有利于將數字經濟應用于制造業,賦予制造業發展新動能,激活制造業發展活力,釋放數字經濟潛力,促進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從國家層面來看,政府應堅持人才發展戰略,以先進制造業的需求為風向標,重視對企業所需的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加大對教育機構和科研機構專業數字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同時也要為人才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中國制造業未來高質量發展儲備足夠的人力資本,為“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做支撐。國家也可以借鑒國外培養數字人才的成功經驗,如德國由于越來越少的青少年選擇學習編程等相關專業,使得汽車制造行業缺乏足夠的數字技術型人才,因此德國政府加大了在數字經濟培養方面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此外,其在2016年提出了“數字型知識社會”的人才培養戰略,在全國范圍內加強對數字經濟知識的學習,還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入數億歐元,打造數字化校園,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充足的數字人才[29]。從企業層面來說,加強專業性數字人才培養可以從兩方面入手。首先,在行業內對制造業工人進行數字經濟知識的培訓,提高對數字經濟的系統理解,增強數字經濟對制造業賦能作用的認識,提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運用數字經濟的實踐能力;其次,制造業企業應實施人才引進政策,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展現未來發展前景,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積極主動加入制造業行列,為制造業輸入專業的人力資本。因此要實現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堅持“數字經濟+人才”的發展策略。
?。ㄈ?縮小地域間的數字鴻溝
數字鴻溝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域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影響了可用資金的數量,也就影響了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的投入程度??s小地域間數字經濟拉大的數字鴻溝就要縮小地域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平衡經濟發展水平。從國家層面看,首先優化制造業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政府政策要向欠發達地區傾斜,提供資金上的支持和政策的優惠幫扶;其次,由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痛點中可知,數字鴻溝的拉大一部分原因是基礎設施存在差距,就此政府也要強化欠發達地區數字化基礎設施建的覆蓋范圍,扭轉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問題;最后,政府不僅要在硬件上提供幫助,也要在軟件上發揮作用,比如政府派專業的人員去欠發達地區的制造業企業進行指導,強化企業的數字化意識,提高數字化知識素養,充分認識數字經濟對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遠作用。從企業層面看,需要東中西部地區的協同發力。首先,東部地區的制造業企業應繼續強化數字經濟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帶頭作用,全面發展數字經濟,發揮輻射擴散作用,拉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進而帶動全國經濟共同進步;其次,中部地區的制造業企業應發揮數字經濟促進制造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作用,提高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深入推進數字經濟與制造業的融合;最后,西部地區的制造業企業要抓住政府的政策傾斜導向的發展機遇,大力引進和運用數字經濟,加快數字化推進步伐,彌補與發達地區間的數字鴻溝。
?。ㄋ模?提高數字技術的利用效率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到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制造業企業應審時度勢、抓住機遇,積極吸收和借鑒新興數字技術的創新成果,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30]。通過將數字化嵌入制造業生產過程,并借助“互聯網+”等先進信息通信技術,推動制造業各個環節的數字化,從而帶動制造業上下游企業的數字化來提高制造業數字技術利用率,充分釋放數字化紅利,發揮數字平臺優勢實現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解決數字技術利用率低的問題,政府也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鼓勵制造業企業提高對數字經濟的利用效率。例如,美國為提升制造業數字經濟的運用水平,自2011年起政府先后出臺了《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和《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又在2018年推出了《美國機器智能國家戰略報告》,意在通過政府長期提供資金幫助,強化數字經濟應用水平,提高制造業數字化水平,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國[31]。除此之外,日本政府也實施相關政策來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主要通過減稅、補貼等政策來削減制造企業轉型成本,如對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的中小型制造企業提供30%的價格折扣或7%的稅收減免[32]。因此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利用數字化優勢,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營造良好數字發展環境,契合建設數字中國的目標,而且也要依托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戰略,從國家層面建立起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政府、市場、制造業和制造業關聯企業的關系,形成數字經濟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ㄎ澹┙∪珨祿Wo的法律制度
數據逐漸成為促進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核心要素,而現階段對企業數據保護問題還未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仍處于探索階段,而完善的數據保護制度才能為制造業企業運用數字經濟提供法律保障,這就需要國家有所作為。國家不僅要對數據的竊取行為進行干預,也要逐漸建立起全方位的數據安全保護體系。就此國家法律部門可以借鑒國外保護數據的成功經驗,例如,美國總統簽發的《小型企業數據安全保護法》,提出企業依托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制定的標準和技術優勢來應對數據攻擊的能力,而且要求聯邦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為企業免費提供網絡安全防御標準和工具,保護企業免受網絡攻擊,就此我國政府也應加快出臺企業數據保護的法律制度,為企業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提供依據。也可以借鑒國內其他完備的法律法規進行相應處理,對相關制造業企業盜用數據的行為實施處罰,遏制市場的不良競爭行為,避免非正當手段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運用法制化手段來保護制造業企業的合法權益,激勵企業利用數字經濟帶來優勢的信心,營造制造業行業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 JAAKKOLA H, TENHUNEN H, LATVALA 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hanges in industry[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1991,1(1):3-11.
[2] 關會娟,許憲春,張美慧,等.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統計分類問題研究[J].統計研究,2020,37(12):3-16.
[3] SHEN Y, SHEN M, CHEN Q. Measurement of the new economy in China: big data approach[J]. 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16,9(3):304-316.
[4] 惠寧,楊昕.數字經濟驅動與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51(1):133-147.
[5] 錢藝文,黃慶華,周密.數字經濟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內涵、邏輯與途徑[J].創新科技,2021(3):10-17.
[6] 戚聿東,褚席.數字經濟發展、經濟結構轉型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財經研究,2021,47(7):18-32.
[7] 郭美晨,杜傳忠. ICT提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機理與效應分析[J].統計研究,2019,36(3):3-16.
[8] ACEMOGLU D, RESTREPO P. Automation and new tasks:how technology displaces and reinstates labor[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9,33(2): 3-30.
[9] 胡俊.地區互聯網發展水平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研究[J].軟科學,2019,33(5):6-10.
[10] PAIOLA M, GEBAUER H.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ies, digital servitiz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BtoB manufacturing firm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20,89:245-264.
[11] ACEMOGLU D, RESTREPO P. 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20,128(6): 2188-2244.
[12] HJORT J, POULSEN J. The arrival of fast internet and employment In Afric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9,109(3):1032-1079.
[13] 邱子迅,周亞虹.數字經濟發展與地區全要素生產率:基于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分析[J].財經研究,2021,47(7):4-17.
[14] 楊慧梅,江璐.數字經濟、空間效應與全要素生產率[J].統計研究,2021,38(4):3-15.
[15] 李英杰,韓平.數字經濟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機理和路徑[J].宏觀經濟管理,2021(5):36-45.
[16] 余文濤,吳士煒.互聯網平臺經濟與行業生產效率變革:基于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財經科學,2019(8):55-68.
[17] 陳曉紅,李楊揚,宋麗潔,等.數字經濟理論體系與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22,38(2):208-224.
[18] JONES C I, TONETTI C. Non-Rivalry and the economics of dat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20,110(9):2819-2858.
[19] GOLDFARB A, TUCKER C. Digital economic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19,57(1):3-43.
[20] BATMAZ I,KOKSAL G.Overview of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 process and data mining for surveillance technologies and EWS[M].Bioinformaticsl,2013:42-71.
[21] AUTOR D,DORN D, KATZ L.F, et al. The fall of the labor share and the rise of superstar firm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20,135(2):645-709.
[22] 龔曉鶯,王海飛.當代數字經濟的發展及其效應研究[J].電子政務,2019(8):51-62.
[23] 周清香,何愛平. 數字經濟賦能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J].經濟問題,2020(11):8-17.
[24] 把脈企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實惠多,環境在優化[N].人民日報,2018-09-09(7).
[25]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白皮書[R].北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2021.
[26] 江小國,何建波,方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區域差異與提升路徑[J].上海經濟研究,2019,31(7):70-78.
[27] 郭晗,廉玉妍.數字經濟與中國未來經濟新動能培育[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0(1):66-72.
[28] 秦秋霞,郭紅東,曾億武.鄉村振興中的數字賦能及實現途徑[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5):22-33.
[29] 建設數字型知識社會德國力推數字化教育戰略[N].光明日報,2017-03-01(15).
[30] 史宇鵬.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路徑與建議[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1(6):34-39.
[31] 蔡婷婷,吳松強.數字經濟賦能我國先進制造業:國際經驗與借鑒[J].決策與信息,2021(12):72-79.
[32]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課題組.一些發達國家支持先進制造業的做法及啟示[N].經濟日報,2019-0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