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刊網-投稿、查重、發表有保障。
您的位置: 主頁 > 學術論文 > 教育論文 >

應用型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反思與探討

發布時間:2023-02-10 08:53:43

摘    要:針對應用型本科生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結合教學中的相關經驗,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即教學內容的改進、教學互動的加強、課后要求的提高、考核方式的調整,這有助于學生在知識體系和實用技能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并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得到更大的發展。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質量;


1 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不足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性較強,概念和專業術語較多,經濟學原理較為抽象。例如,在馬工程的西方經濟學教材第一章中,需求和需求量的區別、需求價格彈性的應用等,學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難。如果教學照本宣科,應用型本科生對經濟學的學習有一定難度。并且,不同專業、不同班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既有高考統招生,也有各種類型的專升本學生,這給微觀經濟學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


其次,微觀經濟學有教學內容脫離現實的情況。例如,在第四章的完全競爭市場中,完全競爭市場在實際中并不存在;第五章的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壟斷假定只有一家企業也不符合現實。在實際中難以觀察到這些企業,這給實際的教學造成相當的困擾。


再次,根據教材內容講授,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教學內容參考經典經濟學教材少,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有所欠缺,教學內容停留在知識點層面,不能更好地上升到思維層面。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這樣的教學內容顯然不能適應大學生競爭力全面提升的要求。


1.2 教學互動不多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擔當主角,為了教學進度,滿堂課講授,學生主要負責聽課和記筆記,充當配角,教學互動少,課堂氛圍較為沉悶。教師沿襲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


在教師為主體的課堂上,學生始終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強調記憶與復習,這不利于對知識的深入思考與靈活運用,對于微觀經濟學更是如此,也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與內在驅動力的形成。長期而言,學生的厭學情緒不斷增加,自我學習能力下降。


在缺乏教學互動的課堂上,學生發言少。學生沒有交流與思考時間,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難以發展,應用型本科生的表達能力與實際運用能力得不到提高。這就是線上教學效果不如線下教學的主要原因。


1.3 課后要求不高

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高校本科生課程要求普遍不高,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如此,應用型本科生學習課程多、任務輕、學得淺、好通過。課程學習主要集中在課堂與考試前,平時課后要求較低。在課后學習中,學生主要看教材和教師的PPT。顯然,這不利于學生對微觀經濟學課程真正的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非常欠缺,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比較薄弱?,F實的例子,在考研面試中,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知識面顯著不足,沒有應有的知識廣度,這與大學階段課程要求不高有關。


1.4 考核方式機械

微觀經濟學課程考核以期末考試為主,總評成績以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的占比組成。平時成績的占比基本是統一要求,教師的自主性不夠,不利于課后要求的落實,學生平時成績的區分度不大,平時成績的重要性得不到體現,最終成績主要取決于期末考試成績。


期末考試統一試卷的要求,仍然有應試教育的影子。這不僅對不同知識水平班級的要求不盡合理,而且對教師教學的不同特點不予重視,對大學生多元化的發展不利。


2 提高微觀經濟學教學質量的對策

2.1 教學內容的改進

針對應用型本科生,教師對微觀經濟學相關理論內容的講解應該深入淺出,利用案例或者具體的實例,讓學生能夠直觀的理解與想象。例如,在馬工程西方經濟學的第三章企業的生產和成本中,教師對機會成本的講授,通過大家熟悉的話題海外留學來解釋,機會成本是出國讀書的學費加上不讀書直接工作的收入,讓學生從實例中領悟經濟學。


教學內容應結合現實社會,讓經濟學抽象的理論回歸到現實生活。例如,在第二章消費者選擇中,教師在對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講授時,可以結合觀光旅游的生活。隨著生活水平的上升,居民物質產品的消費不斷增加,物質產品的邊際效用下降,而旅游休閑的邊際效用增加,所以旅游休閑增加。生活中的實例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經濟學。


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材,應該融合初級微觀經濟學的內容體系。教師要有充分的駕馭能力,對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原理與觀點自成體系,在課堂教學時,才能得心應手,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點,而是豐富的知識體系與思維方式。


2.2 教學互動的加強

教學互動的加強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教學互動,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不斷調整授課的內容,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互動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內在動力。不同于基礎教育,大學教育需要顯著加強課堂討論的成分,在交流互動中,思想碰撞帶來智慧、激發學習的熱情,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


教學互動實際上傳承了蘇格拉底教學法的智慧。通過提問與討論,對問題刨根究底,學生交流能力與思辨能力在互動中得到發展,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提升,交流能力與實際運用能力有利于應用型本科生未來的職業發展。


2.3 課后要求的提高

對于應用型本科生平時輕松、考前忙的普遍現象,課后要求的提高有利于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系統學習。課后可以要求閱讀經濟學經典教材,布置適當的任務,利用課堂時間集中討論,盡量使得這樣的討論常規化。學生通過課后自學的方式,增強了學習能力,擴大了知識視野,對微觀經濟學更深層次的理解有利。這樣的嘗試也面臨阻力,因為無形中增加了課程學習的難度,提高了課程教學的要求。教師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課后要求可以采取漸進的方式進行并不斷調整。如果能夠實現課后要求的提高,這無疑促進了應用型本科生掌握充分的基礎知識與實際技能。


2.4 考核方式的調整

考核方式的調整可以適當增加平時成績占比,使得考核方式進一步合理化。平時成績要體現學生課堂討論與課后學習的投入。例如,學生閱讀書目、對閱讀書目的理解、課堂討論的參與度等。這反映學生平時在課程上的鉆研情況,更為全面地反饋學生真實的學業水平,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可以使得課程學習功夫用在平時,實現課程的深入系統學習,真正有利于培養應用型本科生牢固的基礎知識,有利于今后在職業發展中走得更高、更遠。


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期末考試可以采取不同試卷,這既考慮了學生的不同特點,也體現了教師教學的特色,更具有實際價值。


3 結論

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中,本文對教學內容、教學互動、課后要求、考核方式等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結合講授應用型本科生的教學經驗,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在教學內容上,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應化抽象為具體,化單調為有趣,通過恰當的案例與實例,講授能深入淺出、貼近生活,教學內容應充實而豐富,讓學生收獲豐碩。在教學互動上,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活躍課堂氛圍,利用高質量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鼓勵學生在思考與討論中增強交流能力與思辨能力,通過教學互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與合作能力。在課后要求上,教師應給出學生閱讀內容,布置相關問題,并循序漸進地堅持下去,最終有利于學生構建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對于今后職業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考核方式上,應突出平時成績的要求,盡量避免平時閑得慌、考前忙得慌的狀況,逐漸改變為了考試而學習的不良狀況,真正把平時的時間充分利用,進行探索性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傊?,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上,不斷提高教學的科學與藝術,使得應用型本科生在大學期間,夯實了基礎,鍛煉了能力,增長了才干,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別敦榮.學術本科、應用本科和職業本科概念釋義、辦學特點與教育要求[J].中國高教研究,2022,(8):61-68.

[2] 劉獻君,趙彩霞.在融合中生長: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1):79-85.

[3] 胡建波.應用型高?!耙詫W生為中心”范式轉型的案例研究——西安歐亞學院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11):57-68.

[4] 夏林艷.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探析--基 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J].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學報,2020,22(1):65-67.


相關文章
100%安全可靠
7X18小時在線支持
支付寶特邀商家
不成功全額退款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久久久不卡网国产精品一区|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30页|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东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