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史雜志簡介
-
中華醫史雜志
《中華醫史雜志》由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學歷史與文學研究所承擔,原名《醫史雜志》,在上海出版。1953年更名為《中華醫史雜志》,由傅連簽名。該書在北京編輯出版,由李濤編輯。1957年,衛生組織的內容被增補并更名為《醫學史與保健組織》,主編錢新忠。1959年,它與《中華醫學雜志》合并,并更名為《人民保健》。它于1961年關閉。1980年10月,它恢復出版,仍然命名為《中華醫史雜志》,季刊,每期64頁,主編陳海峰。從成立到2003年底,《中華醫史雜志》已經出版了33卷。該雜志的宗旨是為中國醫學史研究的發展服務,為中國醫學史和世界醫學史領域的醫學史研究者提供發表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論壇,以促進中國醫學史的發展。該雜志倡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平等對待不同的學術觀點,特別關注青年研究者的發現和培養。該雜志特別關注醫學史、現代醫學史、少數民族醫學史、世界醫學史和比較醫學史等理論問題的出版。 這份報紙有評論,論文,論壇和辯論,歷史材料和文件,考古和文物,書評,簡短的報道,投稿摘要,時事通訊,新書新聞,讀者?作者?編輯和其他10多個欄目。醫學史、科技史研究和教學人員是主要讀者。 該刊發表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國內或國際上的首次報道,反映了我國醫學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水平,贏得了國內外讀者的好評。自1980年以來,該報一直被收錄在由美國梅德林和英國韋爾科姆醫學史研究所出版的索引出版物《醫學史當前工作》中。美國出版的雜志《史學文摘》在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的摘要。雜志《美國:歷史與生活》出版其目錄索引。這份報紙被收錄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額外醫學期刊及其圖書館藏書中,1996年被收錄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的全文中。1998年和1999年,他們先后加入了中國信息網絡信息資源系統和中國期刊網。2001年加入萬芳數據—— -
中華醫史雜志被以下數據庫收錄
-
中華醫史雜志榮譽
-
中華醫史雜志欄目設置
中華醫史雜志投稿
中華醫史雜志審稿
中華醫史雜志社審稿
中華醫史雜志社投稿須知中華醫史雜志投稿須知